外地学童利用暑假来杭行乞法律专家:乞儿父母已违法,甚至可能涉嫌犯罪本报记者 曹志男 文 陈立波 摄
“落难求助6元吃饭,方便的贵人给点车费,谢谢!”暑假期间,在杭城的繁华街头,在路边求助的十六七岁“落难”学生并不鲜见。这些孩子来自哪里?他们真是在杭州落难的学生吗? 8月15日傍晚,杭州解百商厦边,一名坐在路上、学生打扮的十五六岁女孩引起了不少行人的注意。记者看到,和其他乞讨者不同,这名“女学生”穿着十分整洁清爽,斜挎着一个小包,低着头一声不吭,身前有一行以“落难求助10元车费”为内容的粉笔字。 “拿着钱,买点吃的,快走吧。”一对路过的年轻情侣拿了20元钱递了过去。女孩拿了钱,坐在原地没动。“为什么还不回家?”对年轻情侣的询问,女孩并不理会。这时,在一旁管自行车的大妈走上来,悄悄对这对情侣说,女孩每天这个时候都会坐在这里乞讨,他们上当受骗了。 记者从这名看车大妈这里了解到,除了这个女孩,解百商厦四周还有好几名学生模样的女孩坐着乞讨。果然,记者在解百西门找到了同样的一个坐着乞讨的女孩。 黄阿姨每次路过清泰立交桥下,都会看到乞讨女孩。她很担心:“说不定是家里人逼他们出来乞讨的。” 记者在这几天的采访中发现,暑假以来,杭百、银泰等人流量大的地方,每天傍晚都有这样的“乞丐学生”坐在路边。“这些孩子的家长难道不管一管嘛?大庭广众下让孩子出来做这种事,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很不好。”在杭州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的李芸表示,这会让孩子对这个社会的认识产生畸变。 “父母让孩子出去乞讨,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。”法律人士指出,如果孩子的监护人指使孩子上街乞讨,则侵犯了孩子的生存权、健康权和受教育权,属虐待孩子的行为。他说,民政部门、司法部门等都应行动起来,对这些“乞丐学生”做一个详细调查,确实落难的就启动社会救济,如是被逼乞讨的,就应伸出法律之手救助孩子们,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。 |